热点新闻 热点广告

 

大陆人养“牛”上瘾

    上周日我去天津一位台商刘先生家做客。他闯荡大陆10年了,开始是孤身一人,后来赚了钱,全家都搬过来。两个小公子都在天津的小学念书,啥都不忌,就是不准学天津土话,在家里说一句,打一巴掌。这也算不上“各色”,台湾国语本来就比天津土话好听。刘先生开过洗衣厂、皮革厂,现在主要在搞一个精密铸件厂。

    刘先生带我看了他的工厂,主打产品是游艇螺旋桨,还生产各种阀门、高尔夫球杆的球头,总之都是往陶瓷模子里浇钢水,冷却后再加工的东西。工厂不大,20来人,在市郊的几间旧厂房里。表面上看没什么了不起,实际上也没什么了不起,因为这个行业已经走下坡路了,利很薄。那么刘先生为什么要做呢?而且还不是他的本行。刘先生是这样解释的:“我考虑竞争优势,不是在行业内看,而是从地域上比较。下决心之前,我考察了方圆千里内的同类工厂,发现这些东西别人都做不了,特别是没有一家能把厂房室温终年控制在24摄氏度,而这对精密铸造是绝对必要的。我不图别的,只要是别人做不过我,能在这方圆千里内做老大就行。”

    刘先生拿着一个抛过光的铸件对我说,抛光这道流程是包给外边做的。为什么?不就是简单打磨吗?为什么要把钱给外面赚?刘回答,主要是培训工人不易,他不愿工人培训好又可能被别处挖走。当然,他也没试图挖人家。

    “想喝牛奶,你不用等着自己把牛养大。”这句话,刘反复说了好几遍。

    也正是这个思路,使得刘先生与一家国企的合作没有成功。本来想合伙生产阀门铸件,国企说,那咱们就把各种型号都干了吧,品种全,一定更有竞争力。但刘先生不同意,他还是那个喝奶与养牛的理论,为什么不只做有优势的那几个型号呢?

    在这方面,台湾人和大陆人谈不拢。大陆人想,既然我要做,就最好把什么都做了,把钱都自己赚。台湾人则想,干嘛为了“通吃”而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呢?钱给别人赚去也没什么大不了,关键是保持住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,哪怕就一点点。

    建厂过程中,刘先生把很大精力投入到寻找合作伙伴上。而在台湾,这些合作伙伴也许在一条街上就都能找齐。刘从前在大陆为寻找合作伙伴吃过不少亏,还打过不少官司,赔过不少钱,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他的思路:在没有优势的领域,我绝不自己干。

    其实很难讲这两种思路哪个更好。就比如说生产汽车吧,台湾人能够制造汽车上的所有零件,而且质量一流,但从来没听说台湾出什么好车;大陆呢,无数家工厂都能把整车开上街,但哪家生产的哪个零件敢说是世界一流?结果造成了大陆汽车工业整体上的低水平。

    台湾人需要反思,大陆人更需要反思。我不知道路在哪里,但刘先生的话我还是记住了:“想喝牛奶,你不用等着自己把牛养大。”

    而大陆的一般情形却是,不但要把牛养大,还要把牛圈盖好,结果是在这上面耗费了太多力气,最后牛奶却没喝着。

摘自:中国青年报

关闭此页 返回页首